在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滨水空间漫步骑行,已成为深受北京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。近期,北京水务部门推出9条“最美滨水骑行线路”,串联起京城五大水系,让市民全方位领略水岸融合、蓝绿交织的风景。滨水骑行的体验如何能更舒适?滨水慢行系统与城市道路如何更好地融合?
滨水骑行,可休闲可通勤
市民在凉水河畔骑行/记者拍摄
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水波涟涟,5月的亦庄新城滨河公园一步一景。不时有市民沿凉水河边的慢行绿道骑行而过,享受着滨水休闲的乐趣。
市民:“我是本地人,就在亦庄住。过去凉水河有点污染,味儿挺浓的,治理以后水好了,骑着车在这边,风景、空气、环境都美了。”
市民:“我是一边骑行,一边去观赏,再一边去拍照。这一路给我的感触挺深,这么漂亮的花,正好又有点小风,又有这条河,景色很美。”
市民在凉水河畔骑行/记者拍摄
蜿蜒的绿道沿着凉水河延伸,这条滨水路也是不少亦庄市民的通勤路。李先生感慨,与在马路上骑行截然不同,在这里骑行,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。
李先生:“我上班在马驹桥,住在亦庄,正好经过这边。骑行上下班一半路走这里,剩一半就要在公路上骑了。这里的路比较平缓,软硬也比较适中,风景也好,环境也好,就是感觉跟旅游一样,骑着几分钟就感觉过去了似的,路好心情也好。骑别的地儿就感觉比较拥挤了,红绿灯也多。”
市民下班途中在凉水河慢行绿道骑行/记者拍摄
2019年10月,亦庄新城滨河公园建成,河道周边绿化景观提升的同时,从凉水河旧宫桥到亦庄与通州交界处的14公里河道两岸,建设了33公里的滨河慢行绿道。凉水河管理处副主任黎小红介绍,几年来,沿河骑行、散步深受市民欢迎。
黎小红:“滨水慢行系统包括健步道和骑行道,跟亦庄新城滨河公园还有河道内的服务通道无缝连接,形成了一个可连续的、闭环的城市绿脉。骑行道基本上路面宽度都在4.5米左右,都采用彩色沥青这种材料。
园区也配套建设了3座休憩驿站,有卫生间、自动售卖机。沿河也配备了130多处智能座椅,具有USB充电、无线充电、蓝牙语音等功能。同时还有路灯照明系统,包括智慧灯杆,设有应急呼叫的功能,给骑行或者健走的朋友们提供很好的便民服务。另外还有16处停车港湾,一大部分人就是周末开车过来,把车停到停车港湾,然后再下来沿着河边骑行。”
智能座椅具备无线充电、蓝牙语音等功能/记者拍摄
智慧灯杆具备应急呼叫功能/记者拍摄
黎小红介绍,今年将完成对凉水河光彩桥到旧宫桥范围内13.8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统改造,与亦庄段慢行绿道连通。未来,凉水河全段都将推进慢行系统建设。
黎小红:“下一步,我们将对凉水河全线68.4公里的河道两岸实施全系统的慢性系统升级改造。到时候,从凉水河渠首石景山原首钢的退水口一直到通州入北运河口,全线骑行、健步都将有很好的体验。”
凉水河沿岸的休憩驿站/记者拍摄
升级巡河路,打造滨水骑行线路
骑行爱好者在清河边骑行/记者拍摄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前,京城新添了两处亲水骑行的好去处。一处是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20公里环形滨水道路,另一处是温榆河公园清河下段10公里滨水慢行系统。清河管理处温榆河公园管理所所长曹文雪介绍,利用原有巡河路在两岸升级改造了慢行路和滨水步道,可与周边市政道路无缝衔接。
曹文雪:“原先这是我们河道的防汛道路,河道直线距离是10公里,我们改建成了一个骑行的慢行路,两岸加起来是17公里。然后在河坡上比较缓的地方建了18公里滨水步道。你看两岸有的是野花组合,有的是雨水花园,四季有景。我们沿线又建了一些便民休闲服务站,像厕所等设施都有。后续我们也会不断地完善设施,比如说座椅、自动售卖点等等,让大家的骑行有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。”
骑行爱好者在清河边骑行/记者拍摄
温榆河公园清河段/记者拍摄
沿着清河骑行,岸坡上郁郁葱葱,点缀着紫色的二月兰,清风拂来,水波荡漾,时不时还能看到野鸭游憩其中,令人心旷神怡。骑行爱好者们结伴前行,边骑边欣赏河岸的风景。
骑行爱好者:“骑一圈以后,我个人感受比回龙观那个自行车专用道都好,那是在高架桥上的,这地方旁边就是水,有水就有灵性,有花有草,特别是春秋天有水鸟,你想心情不好都很难。”
骑行爱好者:“原来我们骑过这条道,路面特别不好,坑坑洼洼,还要躲公交车躲汽车,现在这些车全没了,骑行环境就特别好,路上还闻到香香的国槐,还看到薰衣草,特别清新。”
清河下段慢行系统效果图/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图
近年来,北京持续推进滨水慢行系统建设,多条河流沿线都拥有了专属的骑行空间。市河湖流域中心综合协调科科长田坤介绍,随着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与清河下段慢行系统的开放,9条北京“最美滨水骑行线路”已经打造完成,分布在京城的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方向。
田坤:“9条线路涉及9条具有代表性的河流,将五大水系串联在一起。比如说京东,我们推荐大运河、温榆河、运潮涧河,京南我们推荐了凉水河,京西我们推荐首都母亲河永定河,京北我们有四条河,分别是洳河、泃河、清河、妫水河。希望通过这9条线路,让市民在骑行的同时全方位领略北京的不同景色。”
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/记者拍摄
洳河滨水慢行系统/市水务局供图
注重细节,提升骑行体验
随着自行车回归城市,骑行运动也成为了新风尚。数据显示,北京全市骑行比例已经从2014年的9.4%提升到2022年的17.5%,2022年共享单车骑行量已达到9.68亿人次。
慢行交通专家、北京市首都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林认为,滨水慢行系统环境好、干扰少,已逐步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新慢行空间。
赵林:“北京的水系资源丰富,如何利用丰富的水系资源,打造亲水的慢行空间系统,是我们全方面提升慢行品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。目前北京对滨河路、巡河路等道路的提级改造,正是对这方面的一个积极探索。通过这种亲水慢行空间的建设,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,还有利于提升市民的出行品质,让城市的建设变得更加人性化。”
妫水河森林公园-官厅水库库滨带骑游线路/市水务局供图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近河湖亲水空间,进一步提升滨水骑行的品质和吸引力,也成为一些骑行爱好者的心声。经常在北运河畔骑行的市民说:
市民:“大问题没有,就是如果休息的地儿,比如说座椅或者小的亭子再增加一点,骑车人多了或者上岁数的人可以停在那多歇一会儿。”
市民:“从我们平时经常骑行的人群来说,增加一些补给点,对我们的骑行帮助是比较多的。比如说,有时候车辆出现故障了,或者是身体有不适的时候,在休息的地方能有一些相应的服务。”
北运河滨水慢行系统/市水务局供图
此外,一些滨水绿道上时常能见到电动自行车穿行的身影。骑行爱好者欧阳女士说:
欧阳女士:“我们骑到这种滨河路上感受真的挺好的,不过在有的个别路上会碰到骑电动车的朋友。希望这一块能加强管理,这样我们骑起来心情更愉悦,也会更安全。”
滨水慢行绿道上有电动自行车穿行/记者拍摄
滨水骑行空间的细节做得越精致,使用者的体验感就会越舒适,对使用者的吸引力也会越高,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所副所长万勇山指出:
万勇山:“首先是安全考量,行人与非机动车、慢行与沿线机动车出入口有无交织与冲突?沿途有无救生圈、紧急求助装置等安全设施?
其次是无障碍设施,慢行交通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叫作8~80指标,就是8岁儿童、80岁老人能否独立、顺畅地慢行出行。无障碍通道、电梯、无障碍洗手间等需要配置完善。
再次是慢行系统的系列配套设施,包括交通标识标线、照明设施、生态景观提升、文化历史风貌打造等等。”
加强顶层设计,推进三网融合
北京共有425条河流,根据《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》,到2035年,本市将在554.8公里的河道长度内建设长1109.6公里的城市滨水慢行系统。
北京市政路桥市政专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郭明洋曾前往荷兰、丹麦等自行车出行大国调研,他认为一些滨水骑行道打造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。
郭明洋:“第一个就是在路权的保障方面,欧洲一些国家的滨水骑行路完全就是供自行车使用的,路权的保障做得是很到位的。
第二个就是骑行的连续性,经常在两个城镇之间整个骑行道都是连贯的。那么在滨水骑行道和城市道路平交的时候,无论是标线标识还是地面铺装都给予了足够的警示和保障,滨水骑行道承担了很多长距离的出行需求。”
丹麦哥本哈根街头骑行的市民/来自网络
近两年,在为骑行提速的同时,“水、路、绿”三网融合也在加速推进,简单地说就是巡河路、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,把全市自行车道、步道与自然景观充分融合。郭明洋指出,三网融合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。
郭明洋:“首先,在规划层面应该对既有绿道、滨水慢行路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,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慢行交通需求,提出慢行交通三网融合专项规划方案,指导后期的设计、施工和管理。
其次,在管理层面应打破水务、园林、交通等部门管理上的‘藩篱’,做到系统规划、同步实施、有效管理。
另外,要开展人性化、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,加强管理,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动自行车、快递车、老年代步车等进入绿道及滨水空间,以保证通行安全。”
京密引水渠绿道/来自网络
目前,慢行系统三网融合已经有不少成形案例。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后,从后厂村路往西一直能骑到京密引水渠的绿道,全长3.8公里;海淀区五塔寺路结合南长河、绿地改造统筹设计,既保障了交通出行,又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滨水绿道。郭明洋建议:
郭明洋:“要保证‘水、路、绿’三网互联互通,有机衔接,相互之间的出入口应满足一定的密度要求,以方便步行者和骑车人自由地出入。
同时,要下大力气消除慢行交通断点,提升慢行系统连续性。比如,当滨水绿道与现状道路、桥梁交叉时,尽量采用桥下沟通的方式,保证沿河绿道的连续性;当河道阻隔两岸城市慢行系统连续时,应根据出行需求和绕行距离选择合适位置设置小体量的景观桥梁,实现城市道路慢行交通与滨水空间的有机衔接。”
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桥梁/来自网络
北京是一个因水而生、逐水而兴的城市。随着不断打造滨水空间,实现水城交融,相信在不久的未来,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沿河骑行的乐趣,感受绿色出行的魅力。
记 者 | 王琛琛
编 辑 | 朱艳婷
主 编 | 程 艳
X 关闭
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
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,外资在2...北交所董事长徐明: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.9%
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,北交所...宁吉喆: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
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...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“古法金”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
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。8日在...观察: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“时”与“势”
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。张煜欢摄1月8...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“十四五”起步之年良好开局
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...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
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《...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
日前,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...中老铁路的背后 “税务专车”一路同行
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,仅需...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
企查查APP显示,3月18日,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,法定代表...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