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高考成绩陆续揭榜。
又一批孩子在完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,即将奔向各自的前程。
【资料图】
的确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但无论结果如何,父母此时的内心,该都有一丝欣慰:
孩子终于要长大了,
漫漫养育路也要走到尽头了。
对于孩子的未来,他们也一定做过各种畅想:
最好的结果,当然是孩子能够在父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的努力下,跑得更远、飞得更高。
再不济,能不落后于父辈,也就心满意足了。
而最意难平的,是苦苦培养的孩子,反倒不如自己。
最近,小红书爆了一篇讨论贴。
标题为:“大概生在了全世界最最最幸福的家庭。”
帖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。
从小,爸妈就支持她的各种兴趣爱好,钢琴、架子鼓,只要她想学,就给钱上课。
上学时期的寒假、暑假,爸妈会一次不落地,带着她和弟弟全国旅游或出国旅游。
不仅物质上从不亏待,精神上也无比开明。
“我跟弟弟身上的多处纹身,爸爸并没有阻止,反而问及纹身的意义以及疼不疼。”
在家里的支持下,她大学去了英国留学。
研究生读完后,爸妈说:“如果还想上学就继续,趁年轻就要多读书。”
本想着这么优渥的环境,帖主毕业后该是直接拿到“年薪百万”的剧本吧。
并不是。
工作后,帖主只是找了一个普普通通、月薪5000的工作,对此父母也并不干涉。
“一毕业,家里就给我买了车,从家里开车到公司10分钟。”
并且拥有了独立住房,不用还房贷车贷,工资完全自己花。
评论区溢满了羡慕:
“看着看着就哭了,我幻想都不敢想这么完美。”
“朝那个方向磕头,下辈子能够投胎到这样的家庭。”
评论中的所有人都想成为帖子的孩子,
可一旦代入父母的立场,却很难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。
这种落差相当于:
从小到大花巨资培养的孩子,毕业之后却选择做了服务员。
从我的角度来看,说一点也不痛心,肯定是假的。
爱和付出,多少是带着一点期待的吧?
但评论区的很多回复,打开了我另一个思路:
养育并不一定是单向直线上升的过程,教育也不是付出就会得到的投资。
成为父母的那一刻,我们需要练就的平常心就是:
你能接受付出没有收获?
你能接受孩子不如你吗?
首先,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。
养孩子是一件付出就有收获的事吗。
不一定。
这个世界上,并不是所有付出,都会取得符合预期的结果。
更何况是养孩子呢?
这堪称是一场充满各种“随机因素”和“机会变动”的过程。
朋友圈一位15岁孩子的母亲。
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类兴趣。
跳舞、画画、大提琴……轮番给孩子安排,但最后都放弃了。
“我绝望地发现,孩子并没有所谓的艺术天赋,各项反应平平。”
就是一个均值普通的平凡人。
再比如,邻居一对父母,从小就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。
小时候,吃喝穿戴;
长大之后,买房买车。
“我们夫妻俩宁愿亏待自己,也不愿薄待孩子。”
但是孩子长大之后,除了收获“一双索取的手”,再无任何回报。
你看,如果从一开始,就期待付出心力养育孩子能获得回报,注定会失望。
因为,养育根本不是一场投资行为。
即便你调研了所有的市场样本,也通过繁复的计算,得出了“成才”的概率。
可是“人”本身是有主观能动性的,他的想法明天和今天都可能不一样,他所面对的社会每一天都在变,他收到的干预因素比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支股票都多。
这是一场注定无法“预测”的博弈。
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:你能接受孩子不如你吗?
之前网上看到一个新闻。
父亲是数学系的大学教授,生了个女儿,却是数学学渣。
完全没有遗传到父亲的数学天赋,再简单的数学题对她来说,也难如登天。
老父亲哭笑不得,只能无奈接受这个事实。
除却先天原因,后天依旧追赶不上前辈的后代,也并不少见。
前段时间,网络流行“全职儿女”的梗。
花费不少精力培养的孩子,进入工作体系之后,每个月打工挣的钱,还不如爸妈的一个月退休工资。
于是,被父母返聘回家提供陪伴,月薪3000轻松到手。
其实,由于时代和机遇不同,个人资质不同,孩子不如父母的情况常有发生。
代际的发展并不总是螺旋向上的,偶尔停滞或者出现倒退都很正常。
无论接不接受,这都是难以改变的事实。
那么,养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。
很长时间以来,每个人养育孩子的目的各不相同:
有人是为防老送终,晚年床前有个应声的;
有人是为保护财产,以免被亲戚觊觎;
有人是为光耀门楣,改变家族命运;
也有人是想要给一个新生命,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。
可见,父母生养孩子,多少掺杂一定的“私欲”和“自恋”。
至少以前是这样的。
基于为人父母的职责,以及内心隐晦的欲望,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生养孩子。
可有私欲,就有期望;
有期望,就会有控制和焦虑。
而一个吊诡的事实是:
控制欲和焦虑感爆棚的家庭,诞生的孩子往往是痛苦的。
这些孩子成年之后,首先要远离的就是原生家庭。
以私欲开始,最终也会以失望落空。
那么,我们养孩子,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
我想起曾经一位大学同学。
她来自一个普通家庭,但举手投足之间,却透露一种被优渥的家庭富养过的痕迹。
她很自信,每次课堂提问,都侃侃而谈;
性格主动,在路上会跟每个认识的人打招呼;
也很大方,买小零食都会给身边人带一点。
当年全班票选“最想交的朋友”,她获得的票数最多。
她曾回忆,从小到大,父母对她的管教都比较宽松。
上学时期,即使她的成绩都是中等水平,妈妈也没有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向她施压,更没有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打击她。
她因此拥有了完整、快乐的童年。
想学钢琴,妈妈就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,送了她一架钢琴做礼物。
高中毕业旅行,她想去海边,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地陪她去。
没什么“你要是考了100分,我们就答应你”的条件。
因为收到丰盛的爱意,养成了她自信、大方的品性。
她跟家人的关系也十分亲密,没有“索取和付出”的形式主义。
父母总是笑着说:
“我们存够了养老钱,以后不需要你养老。想做什么,去做就是。”
但是她却说自己非常粘爸爸妈妈,以后一定要跟爸妈住得近一点。
《天道》里一句醍醐灌顶的话:
“如果你养儿,就是为了防老,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。你养来养去,还是为了自己,那是交换。”
相反,当你只是全身心养育着,平等地收获付出和陪伴的快乐,并无所求的时候,孩子才会用他曾感收到的爱来回馈你。
再回到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:
养孩子,到底有什么意义呢?
用一句网络热评总结,
“为了付出和欣赏,不求孩子完美,不用替我争脸,更不是帮我防老,只求这个生命健康地存在,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,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旅程足矣。”
最近,网上流行一种“新型不孝”。
父母认为孩子在大城市“功成名就”,等待他们能尽孝;
实际上,孩子们的生活却是水深火热,焦头烂额。
结果,父母认为孩子自私,不懂感恩;
孩子却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,只知道施压。
正如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,横亘着的“经典错位”:
父母一直在期待孩子的一声“谢谢”,孩子却想要得到父母的一句“对不起”。
而造成这种错位的源头,正是那些“父爱母爱”的狭私一面。
以牺牲付出为由头,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能有所成就、有所回报。
但是真正的爱,并不是这样的。
罗翔老师说过:
“爱有两种。一种是自我中心的爱,一种是非自我中心的爱。”
自我中心的爱,所有的付出都设有前提条件,所有的爱意需要同等或是超额的回报,他们的爱,其实爱的是自己的欲望。
而非自我中心的爱,恰恰是不断战胜私欲的过程,是无偿的付出,是心甘情愿的托举,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支持,是发自内心希望你好的祝愿。
这有这种爱,才能吸引孩子发自内心的反哺。
付出和牺牲,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力。
而是发自内心地付出、理解、接纳的爱意。
它会让一个孩子心甘情愿地收起张牙舞爪的逆鳞,展露出柔软温顺的肚皮;
亦会让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站在父母的角度,体恤父母一路的难处和不易。
所以,去真正爱你的孩子吧。
这种爱,不是“过度宠溺”。
溺爱,会诞生向父母不断索取,不断吞噬的巨婴怪物。
也不是“我是为你好”的强迫。
控制欲,会压抑孩子的天性,甚至激发内心的“恶”。
真正的爱,是不计回报的爱,是换位思考的爱,是没有条件的爱,也是没有束缚的爱。
而被好好爱过的孩子,拥有的是无条件的自信,身心无限的自由以及真正充沛的、愿意付出的内心。
这正是父母能够带给孩子最珍贵的宝藏,和最丰厚的遗产。
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:
你能接受付出没有收获吗?
你能够接受孩子不如你吗?
希望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答案和见解。
点个【在看】,没有目的的爱,终将收获更多。
作者 |苏善书,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。
编辑 | 张敬,两眼带刀混账到老。
主播 |亚楠,电台主播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X 关闭
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
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,外资在2...北交所董事长徐明: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.9%
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,北交所...宁吉喆: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
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...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“古法金”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
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。8日在...观察: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“时”与“势”
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。张煜欢摄1月8...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“十四五”起步之年良好开局
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...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
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《...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
日前,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...中老铁路的背后 “税务专车”一路同行
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,仅需...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
企查查APP显示,3月18日,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,法定代表...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